有害生物防治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有害生物分布现状及防控措施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处洮河南岸的迭山北坡,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碌曲县、合作市,主体位于卓尼、临潭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6′02″~103°44′40″,北纬34°10′07″~34°42′05″。西起合作市的勒秀镇西宁泥巴沟,东至卓尼县的大峪沟,南达迭山主脊,北距洮河南岸200米,包括碌竹沟、车巴沟、卡车沟、拉力沟、鹿儿沟、博峪沟、大峪沟。经营面积431.64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92.19万亩,非林地面积39.45万亩。在林地面积中,其中乔木林150.59万亩、灌木林158.7万亩、疏林地82.9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856.51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24 %。林区内气候湿润,生态多样性丰富,生态区位重要,是甘肃省南部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全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153.93万亩,近年来,积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建立了局、保护站、管护站三级监测预报网点,提高了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了检疫执法力度,杜绝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完善了监测防控体系,确保了全局森林资源安全持续增长。
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情况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潜在的危险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因素综合考虑,我局本土常发性或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16种,分述如下:
1、云杉叶锈病 Picea crassifolia
云杉叶锈病属于本土常发、中度危害性有害生物。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主要寄主植物为云杉、紫果云杉、柏树、杜鹃、小檗、山柳等。全局各林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下巴沟、车巴、大峪保护站高海拔林区的林分、林缘、河滩地段。
2、落叶松球蚜 Adelges laricis
落叶松球蚜是目前我局已发现的生活史最复杂、具有转主寄主特点且虫态多样性、常发性枝叶害虫。虫瘿里面包裹的就是落叶松球蚜指名亚种,虫瘿开裂后,若虫爬出瘿室外,停息在附近的针叶上,随即脱皮,羽化成有翅瘿蚜;然后全部飞离云杉,迁飞到落叶松上;接着瘿蚜很快孤雌产卵。主要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落叶松、沙棘、杨树等。在我局下巴沟、车巴、卡车、大峪保护站均有分布。
3、云杉落针病 Lophodermium picea (Fuckel)Von Hohn
云杉落针病病的病原菌为云杉散斑壳菌,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斑痣盘菌科、散斑壳属。病菌的子囊盘初埋生,后外露,张开时纵裂成长缝,椭圆形或梭形,黑色,子囊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分生孢子器也生于子座中,椭圆形或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无色、杆状、单胞。主要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油松、落叶松等。分布于我局下巴沟、车巴、卡车、大峪保护站,是我局常发性病害。
4、中华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a
中华鼢鼠是我局常发性根部害虫。每年4月觅食活动加强, 9 月作物成熟,开始盗运贮粮,活动又趋向频繁,出现第二次活动高峰。所以在春、秋两季地面上新土堆增多。危害幼林,啃食幼树根系,致使幼树枯黄以致死亡,严重破坏人工育林的发展。全局各场均有分布,主要发生于下巴保护站。
5、云杉小蠹 Scolytidae
云杉小蠹是我局偶发性云杉蛀干害虫,危害寄主为云杉、落叶松,属钻蛀类、次期性害虫。筑坑于松树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坑道为复纵坑,猖獗发生时可导致树木成片枯死。以成虫或幼虫在被害木树皮下越冬。主要发生在卡车保护站。
6、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dahurica Falkovitsh
落叶松鞘蛾是我局偶发性云杉叶部害虫,危害寄主为落叶松。幼虫取食落叶松叶肉,落叶松受害严重时针叶变黄褐色,如同火烧一样,大发生时针叶被蚕食70%以上,林分一片枯黄,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种实产量。分布于大峪保护站。
7、云杉线小卷蛾 Zeiraphera Canadensis
云杉小卷蛾是我局常发性云杉枝梢害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2~3年生枝条针叶上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孵化盛期为6月上、中旬,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其为害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等云杉属各种。全局均有分布,主要发生在车巴、卡车保护站。
8、云杉球果小卷蛾 Pseudotomoides strobilellus Linnaeus
云杉球果小卷蛾是我局常发性主要种实害虫。幼虫孵出后即钻入鳞片内,蛀成虫道,通向幼嫩的种子,食害未成熟的胚乳。当食完1粒种子后,转入邻近的另一粒种子,继续加害。每粒被害种子有2个孔,幼虫能在食害的种子间来回串行。被害球果外形无变化。分布在卡车、车巴保护站。
9、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大青叶蝉是我局常发性植物的叶、茎害虫。寄主包括杨、柳、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多种植物。为害特点是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褪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分布在大峪保护站。
10、大灰象甲 Sympiezomias velatus Chevrolat
大灰象甲是我局森林、苗圃常发危险性害虫。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土缝或叶背,清晨、傍晚和夜间活跃,群集取食植物的新芽、嫩叶。幼虫期生活于土内,取食腐殖质和须根,对幼苗危害最大。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等,还危害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局属各保护站均有分布,在卡车保护站和大峪保护站苗圃尤甚。
11、云杉美景梢锈病 PeridermiumgansuenseWusp.rov
美景梢锈病是青海云杉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主要寄主为云杉。嫩梢上发出的新叶呈畸形,叶形肥大略弯曲成香蕉状,表面布满黄褐色性孢子器,相继出现许多桔黄色长条状,略隆起的锈孢子器,病梢颜色转为桔黄色,锈孢子器在病梢上连片,色泽鲜艳,形似美丽花朵,因此得名为云杉美景梢锈病。发生于车巴保护站。
12、大栗鳃金龟 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大栗鳃金龟是我局是我局常发性害虫。大型甲虫。幼虫蛴螬为土栖昆虫,生活、为害于地下,具隐蔽性,危害植物的根部韧皮部;成虫取食嫩枝嫩叶,条件适宜会爆发成灾。主要发生于车巴保护站。
13、油松褐斑病 Lecanosticta acicola(Thum)Sydow
油松褐斑病属我局偶发性油松叶部病害。危害寄主油松。自树冠基部发病,并逐渐向上扩展,针叶有褪色小斑点或呈三段不同颜色的段斑,即上段褐色枯死,中段褐绿色相间,下段为绿色。新生嫩叶感病时,不表现出症状,而是针叶先端迅速变褐枯死。分布发生在大峪保护站。
14、云杉球果锈病 Thekopsora areo-lata(Fr.)Magn
云杉球果锈病属我局偶发性种实病害。寄主为云杉、紫果云杉、油麦吊云杉、冷杉球果。云杉球果锈病发病部位在雌球果鳞片正面。鳞片扭曲,反卷,紊乱。分布于卡车保护站。
15、侧柏金银蛾 Argyresthia sabinae Moriuli
侧柏金银蛾是我局偶发性柏树枝叶害虫,从邻近省份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危害寄主侧柏、圆柏。少数幼虫尚能转叶危害,蛀入附近鳞叶内继续取食。绝大多数茧在鳞叶背面或被遮荫的叶上,少数在细枝上。在我局车巴保护站分布。由于我局林区寄主植物分布较少,对林区扩散性、经济危害性较低,易可控。
16、云杉煤污病 Capnodium tanakae或Fumago camelliae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是我局常发性的树木枝、叶、干病害。寄主植物有云杉、紫果云杉、冷杉、油松、落叶松等。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影响枝叶光合。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菌丝靠煤层发育,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煤层的形成是由于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蚜虫、介壳虫等分泌的蜜露。所以该病的发育具有典型的菌虫结合性。在我局大峪保护站分布。
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
经监测,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冷杉煤污病等病害在我局大面积发生,其中云杉落针病发生蔓延扩散速度快,危害程度加重,特别是在往年发生地段,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落叶松鞘蛾发生扩散蔓延强,危害较重;云杉小蠹危害程度、发生面积虽然得到了控制,但潜在的危害依然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性大;中华鼢鼠由于人为活动频繁,鼠兔类天敌动物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天敌减少,在未成林造林地、宜林荒山继续造成危害。
三、防控措施
结合当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和工作实际,我局将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科研监测,提高监测预报准确性,加强检疫执法,强化科学防治,维护保护区森林资源安全。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进一步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准确性,科学有效的进行防治,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步入良性轨道。
突出重点,专项治理。按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对重大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按照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立项、审批,有步骤、有计划地运用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并以此为突破口,做到防治工作的全覆盖。
依靠科技,科学防治。加强新技术、新方法 、新药剂、新器械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把先进适用、简单易行的好成果、好方法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抓好源头、综合治理。从种苗工作抓起,大力选育抗性品种,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设计,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提倡营造混交林,加强对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坚持物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实施无公害防治,防止污染环境,保护有益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
上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