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

林业调查

首页>资源保护>林业调查

探索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5-25 16:18:20 3189 作者:admin
分享到:
 

作者姓名:李哲山、李宗良

工作单位: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摘要: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铿锵之音掷地有声,令人震耳发聩,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安邦的战略决策之一。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上中游高寒高海拔的一颗生态绿色明珠,是甘肃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好发展好自然保护区对西北甘肃植被稀少的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洮河  生态  保护  策略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自然资源对生态保护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

自然保护区隶属甘肃省林业草原局,下辖下巴沟、车巴、卡车、大峪、四个保护站,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宝贵的高寒高海拔天然绿色宝库,它不仅具有巨大的森林资源和自然资源,而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森林碳汇资源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6′02″~103°44′40″, 北纬34°10′07″~34°42′05″,总面积28776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9630000 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4.17%;平均海拔3080米。根据保护需要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三个功能区。其中核心区109762公顷,缓冲区67434公顷,实验区110564公顷,大自然给人类留下了珍稀厚重而不可复制的天然林资源。

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共有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302种,其中种子植物1244种,占到甘肃种子植物(3867种)的32.17%。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31种,其中Ⅰ级1种(独叶草),Ⅱ级30种。

各类资源植物778种,丰富的中草药及山珍资源。名贵中草药有冬虫草、川贝母、秦艽、大黄、黄芪、赤芍、柴胡、款冬花、鹿蹄草等;山珍主要有蕨菜、蕨麻、狼肚菌、黑木耳、鹿角菜、石花菜、酥油蘑菇、松花蘑菇、珠牙蓼、薇菜等,还有丰富多彩的根雕艺术和奇花异草

(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及栖息地

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5种,如金钱豹、雪豹、梅花鹿、金雕、胡秃鹫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5种如野熊、鹿、岩羊、雪鸡、猞猁等,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15种,珍稀植物4种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26目59科275种。原始而雄浑古老的天然森林体系庇护和养育了濒危而珍稀的兽类、鸟类、鱼类、昆虫及微生物等大自然的生命精灵,如果没有天然林生态系统的滋养和保护,这些珍稀的野生动物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根据科学测算,自然保护区森林系统有涵养水源的巨大功能,孕育了复杂多样的自然资源,每年涵养的水源近30亿立方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洮河每年向黄河注水量53亿立方米的近60%,如果没有自然保护区森林系统涵养的水源,洮河将成为季节河或断流河。森林系统固定碳汇3000万吨以上,每年森林系统吸收二氧化碳10000万吨左右,向大气释放氧气600万吨左右,造就了青山绿水美丽如画的甘南高原、苍茫的林海、鬼斧神工自然景观、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祥云、美丽的格桑花和秘境卓尼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独一无二的生态地位和自然特性决定了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洮河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稳定黄河水量、减少入黄泥沙、维系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保证引洮工程水源持续供给,促进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原始古老的自然性:保护区各地质时期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以古生界及中生界为主,地质构造古老复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频繁剧烈的地壳运动及外营力作用,造就了区内的山形地貌骨架、众多的断裂带和丰富奇特的地貌景观,区内有着大量典型古老的地质剖面和冰蚀遗迹。保护区成陆历史悠久,动植物起源较早,有着丰富的天然原生植被类型,残留有部分古老的动植物种类。

(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也是西部天然生物物种的重要基因库。

(四 )、自然生态的典型性: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典型特征,具有阳坡草地、阴坡森林的典型森林草原植被景观,以云冷杉及落叶松为主广泛分布的原生森林植被是我国山地寒温性针叶林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具有北温带区系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和高原高寒山地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

(五)、生物与景观的稀有性:保护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孕育了许多独特稀有的生物物种及群落类型。高度自然完整的云冷杉复层林群落、大面积集中分布的珍贵紫果云杉及太白红杉天然林属国内罕见;复杂多样的高原山地景观十分独特。

(六)、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保护区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森林植被及其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尤其是高山及阳坡森林破坏以后几乎不可能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七)保护区面积的有效性:保护区范围广、形状规整,天然森林植被集中连片,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系统较完整,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强大,适宜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

(八)藏文化为主的文化多源性:保护区地处甘南少数民族地区,以藏族文化为主、藏传佛教和觉内文化极具民族特色,多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价值理念。

三、存在的问题

)、保护与开发建设机构并存,影响生态环境保护顺利进行

1998年9月原洮河林业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天然林采伐的决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了解决林区“两危”和职工生存面临的经济困境,由洮河林业局论证申请并由原甘肃省林业厅批复同意,成立了四个省级森林公园和一个地质公园五个单位。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四个省级森林公园和大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面积重复重叠的情况,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完全落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相互之间形成了管理范围及面积重复、机构重叠或一套班子人马多重管理的尴尬局面,保护与建设主次不明,相互掣肘推诿,将会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二)、执法力度不严,保护力度不够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但自然保护区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伐、放牧、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违法活动,违法开发建设小型水电站、违法征占用林地等时有发生,虽然依法进行了打击惩处,但屡禁不止,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隐患。

(三)、科技人才缺乏,科学保护工作后劲不足

 洮河自然保护区是在森工林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历史客观原因,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科技专业技术人员技能素质不高,精准林业、精准保护、精准管理工作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林业科技人才,才能使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健康发展。

四、解决的对策

(一)、大力优化自然保护区方案,撤销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机构和单位

自然保护区根据遵循国家法律上位法犹豫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三原则,认真吸取祁连山和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坏生态环境而受到法律惩处的经验教训,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建议撤销或退出自然保护区内省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关停取缔保护区内违规违建的中小型水电站、采(矿)石场、采沙场、养殖场等违法建设设施,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和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二)、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自身建设,依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要坚持问题导向,审时度势,着力进行科学合理、廉洁守法、精简高效地进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建设健全工作,大力加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在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搞好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保护站点合理布局等工作,高质量保护,高质量发展自然保护区。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的林业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法律法规,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违法行为,保护好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三)、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公正的林业科技人才发展机制。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长中期林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规划,注重提高完善全员保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继续加大国有林场改革力度,真正做到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切实建立起有利于促进林业科技人员大胆创新、用于敢于创新和担当人才激励机制,现代林业技术、现代林业管理保护工作的科技人才。


上一条: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叶草分布生长规律

下一条: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物种资源简析